<acronym id="w2ejz"><address id="w2ejz"></address></acronym>
<s id="w2ejz"><acronym id="w2ejz"></acronym></s><button id="w2ejz"></button>

<th id="w2ejz"></th>

    1. <button id="w2ejz"></button>
      <th id="w2ejz"></th><dd id="w2ejz"></dd><dd id="w2ejz"><optgroup id="w2ejz"></optgroup></dd><dd id="w2ejz"><center id="w2ejz"></center></dd>
    2. 設置首頁 入收藏 English 可做什么 幫助 | XBRL中國 會計準則委員會

      在這里讀懂會計

      已有3748用戶貢獻34284詞條
       會計詞吧管理學吧 — 瀏覽貼子

       快速回復 共有貼子數1篇   [1]  

      1 管理是科學還是藝術? 
      管理是科學還是藝術?
      文/黃鐵鷹(作者為華潤創業前總經理,現為北大光華管理學院訪問教授)

      管理是科學還是藝術?這本來是學術界的爭論,但現在引起越來越多企業界的關注。

      做企業的人關注這個爭論不是沒有理由的,如果管理是科學的話,企業就應該多招MBA并讓他們擔當重任,因為他們是專門學管理的;當企業面臨重大決策和難題時,也必須聽取咨詢公司的意見,因為咨詢公司是號稱給企業治病的醫生。

      相反,如果管理是藝術的話,企業就應遵循“不管黑貓白貓抓到老鼠就是好貓”的用人原則;當企業有病了,也別相信所謂的外腦——咨詢公司的管理專家能治你的病,因為任何藝術的成功,都是靠從業者本人的天分和努力,同高師的關系不大。

      其實,這個爭論是從大學開始教授管理才出現的。以前盡管早有企業管理,但沒有這種爭論,因為管理者都是從其他專業轉行做管理的。人們的常識是:一個任何人都可能從事的專業怎么可能是科學?可是當企業越來越大,管理越來越復雜,學校開始教授管理了,有人就提出:管理是科學,爭論就開始了。

      管理者是藝術家

      盡管我有一個工商管理碩士(MBA)的學位,但我同意管理是藝術的觀點。原因只有兩個:

      其一,直到今天,全世界的企業管理者大部分還都不是學管理出身的,尤其是那些如雷貫耳的優秀管理者,韋爾奇、比爾·蓋茨、新鄉重夫竟沒有一個有管理學位。反觀那些從事科學職業的人,比如:醫生、工程師、藥劑師等,不受專業教育則不能吃飯。因此,如果醫生、工程師、藥劑師們所從事的專業是科學,管理就應該是不同于科學的東西。

      其二,合格的醫生可以在全世界醫院執業,可以給不同人種看??;合格的工程師可以在不同工程和不同公司任職。但管理者卻不行,昨天成功的管理者,不能保證今天也成功;在這個公司是合格的管理者,在另一個公司不一定合格,哪怕是同行業的公司都不行。因此,管理是一個知識和技術不能被重復驗證,甚至都不能在同一個人身上重復驗證的專業,這樣的專業當然不是科學,因為,科學必須是能夠重復驗證的東西。

      其實,管理不僅不屬于自然科學,就是同會計和律師這樣的社會科學專業也有本質的不同。會計和律師的專業教育對他們的職業也是必須的,管理則不是。至今為止的人類管理實踐證明:沒有一條固定的專業教育和職業通道能使人成為管理者。管理是真正的條條大路通羅馬的專業,從農民到科學家都可能成為優秀的管理者。相反,管理專業的畢業生——MBA卻未必能成為管理者。

      什么是科學?科學是能夠用數學、邏輯和實驗所重復證實因果關系的東西,比如1+1一定等于2,酸堿綜合一定變成鹽。如果能找到任何一個反例,證明1+1不等于2,這個原理就錯了。

      什么是藝術?藝術就是不能用數學、邏輯和實驗所重復證明,但也不能證明沒有,就是所謂不能證實也不能證偽的東西。對藝術來說,1+1有時等于2,有時就不等于2。還比如,平衡能產生視覺美,但非平衡的設計也能帶來美;靠統一指揮的交響樂能給人帶來感動,由樂手自由發揮的爵士樂也能讓人瘋狂。

      從這種科學和藝術的區別看,管理應該更像藝術。比如,有的企業用文化、團隊、六西格瑪、平衡計分法和ERP這些管理方式和工具就靈,有的企業根本不管用。盡管豐田汽車廠向它的競爭對手打開大門,可是汽車鼻祖的美國汽車行業,用了三十年就是學不會在理論和方法上都是非常簡單的豐田生產方式。為什么?因為雖然汽車制造是科學,但汽車制造的管理卻是藝術;是藝術就有天分的成分,就有不能重復和不能模仿的東西。比如,能有效激勵具有集體主義精神的日本人的方法,對崇尚個人主義的美國人則沒用;適合百度的管理手段,對海爾也不一定靈。這跟不同的畫家,用著同樣的畫筆、畫布和涂料,畫著同樣的東西,但畫出的效果完全不同是一個道理。

      所以,管理應該是藝術類的專業,管理者是同畫家、歌手、作家和導演一樣的藝術家。對藝術家來說,天分和實踐永遠比理論重要。這就是為什么那么多優秀的管理者都不是MBA出身的原因。這同作家往往不是學文學的,演員、畫家和音樂家也不一定要接受正規藝術教育的道理一樣。

      形與神之間

      把管理者說成是藝術家,一定會讓人感到怪怪的,因為我們很難把整天西裝革履,行為規范的管理者同那些留著長發,天馬行空的藝術家聯系到一起。然而,他們的差別只是表面,是所謂的神似形不似。其實,他們骨子里都是特立獨行的,否則你的企業怎么能在競爭中勝出?不信,仔細給我們所熟悉的優秀管理者畫一張相,他們身上一定有一些共性的東西:比一般人做事有條理,行為更果斷,更能承擔風險,對人對事敏感,甚至有些偏執等,這就是管理者所應具有的藝術天分和氣質。

      像所有藝術家一樣,管理者的天分也很重要。如果沒有管理天分,管理者即使再努力,也不能管好一個企業。我們經常聽到有人講:他是一個天才的組織者。說的就是管理者天分的東西。這個東西很難學,因為它既有DNA的成分,也有從娘肚子出來之后的生活閱歷。管理心理學者發現,一個人的管理能力同他年輕時負面的生活經歷有正相關。

      正是根據上述對管理的認識,當我管理企業時,面對MBA的畢業生,我總是講,MBA的文憑不是管理者的執業證書,你們必須同學工程、法律、電腦的人,以及第一線的工段長們在同一個起跑線上競爭管理者的職位。

      可是當我從生意場上退下來,到北大給MBA學生講課時,講著講著,對這個問題的答案不像原來那么確切了。原因是,我現在的職業是教管理的老師,如果學校教不出管理者,那我不是在賣假藥嗎?可是轉念一想,也不對呀,難道全世界那么多名牌大學,名牌教授都在那兒賣假藥?再說了,人哪有那么傻的,一代代的MBA,拿著血汗錢去買這個并不能使他們成為管理者的文憑?于是,我開始采取最保險的,但也是最沒用的說法:管理是藝術和科學的結合。

      可是老師這個職業需要更多的良心,當著學生講自己并不完全相信的觀點,我總是心虛。因為世界上幾乎所有的專業都是藝術和科學的結合,也就是說,科學的專業也有藝術的成分,藝術的專業也有科學的成分??茖W大師愛因斯坦如果沒有超人的想像能力,僅靠數學和邏輯能力是不會發現相對論。因此,他的同行稱他為“科學領域的大藝術家”。再比如,外科醫生不僅需要正規訓練,也需要有天分。同理,所有藝術專業也都有科學的成分,哪怕是純騙人的藝術——魔術,也要使用科學的手段才能變得登峰造極。

      因此,區分一個專業是科學還是藝術,實際是根據科學和藝術在其中所占的比重。如果科學的比重大,就是科學;反之就是藝術。所以,把管理說成是科學和藝術結合的觀點等于什么也沒說。

      其實,大千世界,萬物都是平衡。但平衡絕不是簡單的一邊一半,不是中庸之道。任何平衡都有側重,側重點決定了事物的本質。

      企業管理的藝術成分大,決定了管理是藝術的性質,但不代表管理沒有科學的成分,也不代表科學管理的東西沒用,只不過在管理中,科學成分沒有藝術成分起的作用大而已。比如,人不僅自私,還需要公平和成就感,因此人事薪酬制度必須體現多勞多得才行,否則,雇員就不會玩命干活。這是管理的科學。但是,知道人的共性,以及那些在別的企業成功的360度評估和德爾菲打分法對管理者幫助不大,因為每個管理者面對的是:怎樣才能讓自己公司那群具體的雇員感到公平和有成就感,這就是藝術要解決的問題。

      管理是藝術的根本原因在于:管理最終是管人,沒有人就沒有管理;但人不是統一的零件和機器。大學生畢業生和民工對公平的感覺不可能一樣,美國雇員和中國雇員的成就感也一定不同。更關鍵的是,同一個民族,同一個班畢業,在同一個公司,同一個部門工作的人對公平和成就感也可能不一樣。人盡管有同樣的共性,但恰恰是人的特殊性構成了不同的企業。世界上沒有兩個同樣的人,世界上也沒有兩個同樣的企業。因此,管理永遠是具體的。正因為如此,德魯克才說:“管理是實踐的藝術?!?

      什么是實踐的藝術?就是做永遠在知的前面——不管理企業,永遠不知道企業管理是什么;做永遠比知重要——只有通過不斷糾偏的嘗試,管理一個具體企業的知識和技巧才能趨于成熟和完美。

      因此,管理者如果不清楚企業管理的本質是藝術,注意力必然就分散。這就是很多學院派和相信管理是科學的管理者必然要走的彎路。因為他們認為,管理既然是科學,就要找專門學管理的MBA和請管理咨詢公司引進和制定“最先進和最好”的經營戰略和管理方法,這樣他們的公司就可以管好了??上?,結果一定是花了大錢,走個彎路,最終才明白:管理是別人教不了,課堂學不會,必須靠管理者在實踐中自己悟的東西,企業管理的病只能自己治。

      難怪宜家的顧客一體化、Dell的直銷、沃爾瑪的大賣場和西南航空的低價戰略別人學不去!因為我們只能學人家的形,學不了神。這就是孫子兵法說的:“人皆知我所勝之形,而莫知吾所以制勝之行”(別人只看到我制勝的方法,卻不知道我是如何獲得這些方法的)。

      管理非MBA

      今年明茨伯格來京講演,當著上百個聽眾,我問他:“你認為管理者是天生的,還是后天訓練的,或者既要天生還要后天訓練?”

      他說:“當然是既要天生,還要后天的訓練。因為管理既有科學,也有藝術成分?!?

      我又問:如果是這樣的話,我們豈不是告訴MBA的學生,你們之中必然有一部分成不了管理者!這對教MBA的老師豈不是一件很沮喪的事?”

      他說:“對,正是因為如此,我才不再教MBA課程了?!?

      晚飯時,我繼續問他:“你的《管理非MBA》的書上有很多統計資料,證明美國那些常青藤大學的MBA的畢業生很多并沒有從事管理職業,大部分去了投資銀行、會計師行、咨詢公司了。據我觀察,中國大學的MBA第一職業選擇也是這個傾向。如果事實果真如此的話,MBA教育與其說是培養管理者,還不如說是培養管理服務者——為管理者提供服務的人。那我們還不如把MBA(Master of Business Administration) 改成MBS (Master of Business Service)豈不更貼切?!”

      他說:“這倒是個很有意思的想法。我要想一想?!?

      晚飯后,當我們告別時,他說:“如果改成MBS,讀這個學科的人就會少?!?

      是呀!至此我才恍然大悟:大學教育中沒有任何學科比MBA更有商業味道了。任何東西只要變成商品,功能怎么可能沒有夸大的成分?老師也是人嘛!

      可是消費者并不傻,有些MBA學生跟我說:“我們沒有想通過MBA教育成為管理者,我們只是想換個好職業?!?

      一個EMBA的學生說的更直白:“我花二十多萬來讀書,主要目的是想交更多商業上的朋友!”

      那么為什么大部分管理學者和教MBA的老師堅持管理是科學的觀點?其中一個主要的原因是,管理課程中有相當一部分是科學專業的課程,比如:數學、經濟學、心理學、統計、金融、信息工程等等,教這些課的老師不可能同意他們所教的是藝術。

      可是他們忽略了這樣一個事實:藝術家也需要科學知識。然而,作曲家要學電腦合成技術和攝影師要學光學原理的事實,并不能改變這些學科的藝術性質。決定事物的本質是它的側重點。

      另一個原因是:教其他藝術學科的老師大都可以從事本專業的職業,比如繪畫的可以作畫,教聲樂的老師唱歌一定比一般人強??墒墙坦芾淼睦蠋?,大都不能從事管理職業,因此,如果把管理說成是藝術,讓他們感到底氣不足,包括他們的學生和一般人的看法也是,教管理的老師都是只能動嘴不能動手的學者。

      然而,有這種觀點的人恰恰忽視了一個更重要的事實——教管理的老師是最高明的商業管理者。他們能把一個藝術類的管理專業包裝為科學類的專業,創造了人們對管理教育和管理知識的需求,準確擊中了人類中最具有進取心的一群人——企業家和管理者們想快速成功的心理,創造了商業史上最成功的“無煙產業”——MBA教育和咨詢業。

      不信?請到大學里看看,最有錢的學院一定是商學院,最富有的老師一定是教管理的,最高工資的畢業生一定是MBA。不僅如此,咨詢公司里剛畢業的MBA就可以同大公司的CEO面對面地開會,甚至對他們的業務指手劃腳,韋爾奇的門票可以賣5000 元,邁克爾·波特來中國推銷他的《競爭戰略》的書,走時卻能拿走幾十幾萬美金的講演費。

      這是為什么?就因為你們相信了管理是科學!

      原文鏈接:http://biz.163.com

      作者:飛草    2007/9/24 9:53:55    回復此發言


       共有貼子數1篇   [1]  


       回復:
      游客也可發言(記錄IP),請遵守視野網站言論規則文明發言
      注冊用戶發主貼獲視野積分2分,跟帖1分。
      標題:
      內容:
      驗證碼: 請在驗證碼框輸入
      視野官方微信公眾號
      掃描二維碼,訂閱視野微信,
      每日獲取最新會計資訊
      視野官方APP免費下載
      會計資訊、財經法規快查、
      會計視野論壇三大APP
      訂閱視野周刊
      每周十分鐘,盡知行業事
      立即訂閱
      閱讀平臺上看視野
      網易云閱讀
      鮮果 Zaker

      上海國家會計學院旗下更多網站:學院主頁  上海國家會計學院遠程教育網  亞太財經與發展學院

      上海市青浦區蟠龍路200號(201702)    聯系技術:021-69768000-68145

      工作時間8:30-16:30   webmaster@esnai.com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201028      滬ICP備05013522號

      上海國家會計學院 中國會計視野網站 版權所有  關于視野  廣告服務  聯系我們  關于版權  視野動態  意見反饋
      X

      一级高清视频在线观看www一,一级A一级A片在线免费视频,哦美一级黄色网站,日本黄色一级啪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