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cronym id="w2ejz"><address id="w2ejz"></address></acronym>
<s id="w2ejz"><acronym id="w2ejz"></acronym></s><button id="w2ejz"></button>

<th id="w2ejz"></th>

    1. <button id="w2ejz"></button>
      <th id="w2ejz"></th><dd id="w2ejz"></dd><dd id="w2ejz"><optgroup id="w2ejz"></optgroup></dd><dd id="w2ejz"><center id="w2ejz"></center></dd>
    2. 設置首頁 入收藏 English 可做什么 幫助 | XBRL中國 會計準則委員會

      在這里讀懂會計

      已有3748用戶貢獻34284詞條
       會計詞吧余緒纓吧 — 瀏覽貼子

       快速回復 共有貼子數1篇   [1]  

      1 我國第一位“現代管理會計”博士導師—余緒纓教授 轉自 財務與會計 雜志
      《財務與會計》·于增彪、毛付根

      去年冬季,我們就答應為《財務與會計》雜志寫篇專訪廈門大學金緒纓教授的文章。由于教授太忙,無暇應付專門采訪,故遲遲未能實現、最近得知,教授將應邀出國訪問多日,我們見實在不能再耽擱了,就匆忙登門打擾。作為寫專訪,這點時間似乎是很不夠的,但多年來我們親聆教授的教誨,對他的品行與學識的了解,比起一兩次專訪的感受來,恐怕還要深切一些。就姑且讓我們借寫這篇專訪的機會,寫寫我們心目中的余教授吧。
        
        會計大家
        
        我國會計界現有八位博士導師;1984年時僅有四位,余緒纓教授即為其中之一。而在現代管理會計這方面.他是目前僅有的一位導師。教授作為會計大家當之無愧,我們要寫的第一主題也自然集中在教授的學問上。
        
        余教授自1945年在廈門大學商學院畢業留校至今,一直是邊教學,邊搞科研。他公開發表著述始于1947年,截至目前,已有90多篇學術論文見諸國內外學術刊物。除編纂辭書、叢書外,已出版著、譯作10余部。他的科研興趣,在不同時期有不同側重點。40年代為幣值變動會計,50年代著力于批判吸收蘇聯會計,60年代前期著力于總結我國經濟核算的經驗,"文革"期間一度中斷研究,自70年代末期以來,除參與會計理論上"撥亂反正"之外,主要研究現代管理會計。
        
        教授作學問,講究嚴謹、系統、扎實。正因為如此,他的學術思想一直在我國會計領域發揮著較廣泛和深遠的影響。
        
        新中國成立以前,當他還是助教時,他的第一篇論文發表之后,立刻就引起當時在我國素負盛名的公信會計師事務所的重視。他們以為此文出自名家之手無疑,便以教授頭銜致函邀去講學,開了一個可資他終生自慰的玩笑。幾年前,某財院幾位教師專程來廈,就物價變動會計的疑難問題,登門求教教授。交談中,教授提到他在40年代發表的關于幣值變動會計的論文。事后客人借來文章閱讀時發現,他們的疑難問題,大部分在教授40多年前的論文中已給出了答案,令客人折服。
        
        1952年,教授在一篇論文中,曾獨辟蹊徑,論證和推導出"投放于固定資產的資金數量與可保持的在用固定資產實物量之間比例關系"的計算公式。此公式與當時蘇聯學者提出的同類公式比較,更為簡捷易懂,經企業實際驗證,結果也更為準確。1982年,在該論文已發表30余載之后,日本九州大學圖書館仍特致函廈門大學圖書館.請求"盡快復印,航空寄去,以應研究上急需"。1982年,教授一篇關于管理會計學科性質的論文發表后,國內眾多刊物相繼轉載,美國紐約州立大學管理學院譯成英文,作為教研參考文獻。日本九州大學西村明教授讀后也來函稱贊:"見解比我國不僅先進,而且有科學性"。
        
        60年代,教授有兩篇論文,從理論、方法和應用等方面系統闡述了經濟核算問題。1980年均被選入《建國以來經濟核算文選》。文章主要觀點,很多與1984年中共中央《關于經濟體制改革的決定》中有關精神是相符合的。文章提出的若干方法,在目前出版的同類著作和現行實務中,仍被廣泛地采用。
        
        教授的著作流行相當廣泛。他編著的《管理會計》一書,自1982年出版以來,一直風靡全國。至今已重印9次,印數達幾十萬冊。
        
        拜讀教投的力作,我們深深感受到教授那種摒棄功利,追求長放和恪守”文章千古事”的大家風范。在與教授交談中,我們也提到了這個問題.教授用一句時下流行的話說:“作學問,和企業承包一樣,應該注重長期行為.”
        
        中國使者
        
        過去幾年間,教授曾三次赴美講學和學術交流,主要內容是管理會計。管理會計發源于美國,本世紀5O年代以后,隨著會計學對管理學、數學、社會學、心理學等學科最新成果的大量吸收,迅速發展成為一門新型交叉性學科.它提供的思路和方法一直盛行于西方各國工商實業界,對企業加強經營管理,提高經濟效益,發揮著無以取代的作用。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教授清醒地看到,我國經濟建設和企業管理工作都急需應用管理會計,因而率先在我國引進、創建和傳播管理會計。10年艱辛,他已建立起適合我國研究生、本科生和干部培訓等不同層次需要的管理會計教材體系,為我國管理會計研究、教學和實際工作,培養了一大批骨干人材。他在管理會計一系列重大問題上的精辟見解,為我國管理會計理論結構構造出了獨具特色的基本框架。他的突出貢獻博得了國內外同行的認可和推崇。
        
        1985年,依據"美中高級學者交換計劃",教授應美國國家科學院美中學術交流委員會的邀請首次赴美,他圍繞"中國的經濟改革和管理會計的演變"這個主題,在4所名牌大學和明尼蘇達州會計學會舉行了多場專題報告會和座談會,深深打動了美國學者。訪問結束后,美方總接待人J·格雷教授致電廈門大學會計系主任,肯定教授這次講學"對中美雙方都非常成功和富有成果"。
        
        1986和1988兩年,教授又兩次反美國伊利諾大學會計國際教育與研究中心的邀請,參加該中心舉辦的國際會計學術討論會。在第一次會議上,教授提交并宣讀了《中美管理會計共性和中國型管理會計特色分析》一文,得到與會專家、學者的高度評價。會后該論文被收入該中心編輯出版的題為《遠東會計與經濟的新發展》的專題學術論文集中。第二次會議,教授提交并宣讀了《中國資金市場的形成與發展及其對會計的影響--關于建立中國新會計模式的理論思考》一文,引起與會專家學者的極大興趣。大會主席一破大會發之限于20分鐘之內的慣例。把教授發言時間延長到40多分鐘。會后該中心向教授頒發了"高成就證書"。該論文也在該中心編輯出版的題為《變動中的國際金融及其對會計的影響》專題論文集中發表。
        
        教授三次赴美講學,不僅進一步溝通了我國會計界與國際會計界的聯系.而且在國際會計界為我國會計研究樹立起了應有的形象。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去年11月,美國伊利諾大學會計國際教育與研究中心,鑒于教授"不平凡的學術生涯和對中國及世界的貢獻",聘請他擔任由世界各國6位著名會計學家組成的《會計國際學刊》(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of Accounting)編輯政策委員會委員。這也許是我國會計學者第一次在國外重要會計刊物擔任學術職務。
        
        采訪中,我們極想知道,教授到堪稱管理會計發源地的美國進行管理會計這一領域的學術交流,而能取得很大成功,尤其是受到會計師資實力雄居全美學校第一的伊利諾大學的推崇,有什么“竅門”。教授告訴我們:“唯一的竅門,就是下功夫去吃透和創新”。按他解釋,“吃透”就是“原原本本而不是皮:毛般般地學習西方管理會計”,“創新”則是“將西方管理會計的精華與我國國情,我國經驗,有機結合起來,搞出自己的特色,對我國真得有用”。
        
        學人典范
        
        目前,國內外已有近1O種名人傳記或辭典辟專章介紹教授的不跡和學術貢獻。教授確實功成名就,況且他又滿頭銀發,年逾花甲,理當放松下來,頤養天年??山淌诓蝗?,他珍惜時間近乎吝嗇?,F在他依然保持著幾十年養成的作息習慣,早晨5點起床,晚上1點左右休息,中午稍作午休。他將晚飯時間與電視新聞聯播時間重合起來,邊吃晚飯邊看電視、他身兼數職,會議很多,每次開會回來通常要加點夜戰,非把他自己認為耽擱的事情補回來。今年4月教授喜遷新居,搬家持續了幾天,搬弄東西的擾嚷,硬不影響他坐在書桌旁專心讀書寫作。搬家到最后一天,理應將書房清理出來,但他堅持留下正在使用的一大堆書刊文稿,晚上使用,第二天一早,他與家人及學生一同將書刊文稿搬到新居,接著就去做他的學問。
        
        教授讀書、著書,也偏愛藏書。他的書房有十幾平方米,已相當寬敞,可還裝不下他的全那存書,不得不“侵占”居室廳廊的“領地”。教授夫人難免嘮叨幾句,教授卻說:”過去廈大有位教授自己有個小圖書館”,似乎書還不夠.自覺慚愧、教授愛書自有道理,按他的說法:“不知道別人說了些什么,怎么能說出對別人有用的東西呢?”
        
        教授曾主張,我國會計研究應該拓寬與深化并舉。為實踐自己的主張,他象初出茅廬的年輕人,繼續拼搏進取。在拓寬方面,據教授介紹,去年,他完成了《會計模式構思》一文,以我國新經濟體制為依托。論證了社會資金會計、企業主體會計和企業集團會計三部分將構成我國未來會計整體的設想。深化上,教授在完成“中美管理會計比較研究”之后,又主持“廣義管理會計研究”,他將管理會計設計為宏觀、微觀和國際三大領域,并逐一展開,探究。最近,他對其他學科向管理會計廣泛滲透造成管理會計學說林立、方法不一的局面表示極大舉,正在考慮建立管理會計統一模式,一位記者曾采訪過教授,對教授在晚年還如此勞作感到驚訝,他稱教授為“科學領域的老頑童”。
        
        教授執教40余載,桃李滿天下。但說到教書育人,他總愛提起孔對人的"賢人七十,弟子三千",以此鞭策自己,為我國現代化建設事業培養更多的專門管理人才。為此,他在教學上,不僅注重基本技能、基本理論和基本方法的傳授,而且更強調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特別對研究生和在職培訓學員,鼓勵他們發現新材料,解決新問題,提出新觀點,即使與他有悖的觀點和論述,也毫不責難。
        
        教授出身書香門第,國學造詣頗深,偏好填詞作詩。他在很多場合講話、作報告,一旦觸發詩興,往往即席吟頌。這里,作為結尾,我們摘引了教授在建黨60周年時所作的一首抒懷詩的最后四句:
        
        南針指路功歸黨,人民十億競爭先;
        發白未懈青云志,鞠躬盡瘁獻余年!

      作者:歪C歪    2007/9/25 8:07:42    回復此發言


       共有貼子數1篇   [1]  


       回復:
      游客也可發言(記錄IP),請遵守視野網站言論規則文明發言
      注冊用戶發主貼獲視野積分2分,跟帖1分。
      標題:
      內容:
      驗證碼: 請在驗證碼框輸入
      視野官方微信公眾號
      掃描二維碼,訂閱視野微信,
      每日獲取最新會計資訊
      視野官方APP免費下載
      會計資訊、財經法規快查、
      會計視野論壇三大APP
      訂閱視野周刊
      每周十分鐘,盡知行業事
      立即訂閱
      閱讀平臺上看視野
      網易云閱讀
      鮮果 Zaker

      上海國家會計學院旗下更多網站:學院主頁  上海國家會計學院遠程教育網  亞太財經與發展學院

      上海市青浦區蟠龍路200號(201702)    聯系技術:021-69768000-68145

      工作時間8:30-16:30   webmaster@esnai.com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201028      滬ICP備05013522號

      上海國家會計學院 中國會計視野網站 版權所有  關于視野  廣告服務  聯系我們  關于版權  視野動態  意見反饋
      X

      一级高清视频在线观看www一,一级A一级A片在线免费视频,哦美一级黄色网站,日本黄色一级啪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