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財會月刊》1996年第1期的人物介紹
基本簡介:
張為國,1957年1月生, 中共黨員?,F任上海財經大學會計學系系主任、教授,是我國目前最年輕的會計學博士研究生導師。
自幼立志 年輕有為
張為國教授出身于一個普通家庭,自切形成剛強的意志和勤奮的精神。1975年,他中學畢業,去上海市郊農場工作。艱苦的工作環境使他的意志進一步得到磨練。1978年考入上海財經大學。雖然生活仍十分拮據,但他如饑似渴地吸取知識,以優異成績提前畢業,考取碩士研究生,師從我國著名會計學家婁爾行教授和石成岳教授。1985年,獲會計學碩士學位,畢業留校任教后,又考取在職博士研究生,繼續師從婁爾行教授和石成岳教授。其間,1986年2月至1987年2月,由學校選派赴澳大利亞進修實習?;貒?,邊任教,邊學習,于1989年12月畢業,獲經濟學(會計學)博士學位。1988年被破格晉升為當時我國最年輕的會計學副教授(31歲),1992年被破格晉升為當時我國最年輕的會計學教授(35歲),1993年又被選為我國最年輕的會計學博士生導師(36歲)。
潛心研究 碩果累累
張為國教授悉心從事會計理論與方法的教學和研究工作。
在科研方面,十年來,他先后出版發表論文、教材、專著等近200萬字。這些學術成果,內容緊密聯系中國實際,又充分體現國際最新學術成果,觀點鮮明, 論證合理,表述嚴謹。其代表作是他的博士論文《會計目的與會計改革》。該論文以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為背景, 分析重大經濟體制改革的舉措對會計目的的影響, 然后分析會計目的的改變對會計改革的推動。這篇論文受到我國會計學權威的高度評價。著名會計學家、廈門大學會計學博士生導師葛家澍教授認為:"這是一篇既有理論深度,又能緊密結合我國會計改革實踐的好論文。論證嚴謹,層層推進,文章有較好的邏輯性。作者對會計報告的使用者、報告用途和會計要素,以及會計報告形式作了詳細而又科學的分析,詳略得當,表明了作者有較強的理論水平。論文能聯系我國的經濟體制改革, 特別是會計改革的實踐, 旗幟鮮明地提出了自己對改革中一些重大理論問題以及改革措施的看法。這些見解對會計理論和制度的建設以及經濟體制改革(包括會計改革)都是很有意義的。"我國著名會計學家、天津財經學院會計學博士生導師李寶震教授認為:"論文不僅對建立具有中國特色的,以講究經濟效益為中心的會計理論和方法體系做出了卓越的貢獻, 而且對指導我國會計改革和會計工作的前途方向具有重大的實踐意義。尤其值得提出的是,論文中的許多建設性意見,會計目的是會計準則的依據,會計平衡公式和會計要素,會計報告的改革等, 都已經受到政府的重視,并將逐步付諸實施。"
《租賃會計》是張為國博士與其導師合作完成的另一部較有代表性的專著。該專著分析了租賃業務的性質、特點,我國租賃業發展的現狀,并探討了租賃會計和決策的理論和方法。出版此書的經濟科學出版社認為:"該書有較高的學術價值和實用價值"。我國著名會計學家、上海財經大學校長、博士生導師湯云為教授認為:"該書抓住與租賃會計有關的各個方面進行了較全面的闡述,說理透徹,觀點鮮明,結構嚴謹,有較高的學術價值。"上海財經大學會計學教授錢嘉福教授則認為:"該書是國內第一本系統地論述租賃業務和會計處理的專著。租賃決策、租賃類型、租賃業務引起的各種會計問題, 書中從理論上都作了較精辟的論述. 在會計處理上都作了具體的交代。這特別有助于80年代以來在全球范圍如雨后春筍的資產租賃業務的進一步發展, 也為我國租賃業務的進一步迎頭趕上, 解決資金短缺問題提供了決策理論基礎和示范性的會計方法。"
在張為國博士近年發表的數十篇論文中, 最有學術價值和實踐影響力的是《研究我國會計理論與會計準則,促進會計實踐》一文。該文是他與其導師一起向中國會計學會"會計理論與會計準則研究組"第一次研討會提交的主題發言稿,后正式發表,并為多種雜志轉載。文章分析了我國制定會計準則的必要性,闡述了會計準則在會計理論與實踐中的地位,探討了我國在研究制定會計準則中將面臨的若干關鍵問題。論文中所提出的基本觀點不僅有相當高的學術價值,而且具有較大的實踐指導意義。這些觀點為我國會計準則的制定機構所接受, 相當部分體現在已頒布的《企業會計準則》中,對推動我國的會計改革和會計準則的制定,促進我國會計與國際慣例接軌做出了極大的貢獻。
近年來,我國改革開放不斷深化,股份制試點范圍不斷擴大, 對外經濟交往不斷加深。這些均產生了令人困惑的會計理論與方法問題,也對注冊會計師教育培訓造成很大的壓力。為此,財政部在國家高層領導的指示下,成立了中國注冊會計師教育教材編審委員會,組織編寫注冊會計師專門化系列教材。張為國教因其在財務會計理論與方法方面的出色研究與教學成果, 而受命編寫其中的重要教材《中級財務會計》。這一任務時間緊,難度大,但張為國教授領導系里的中青年教師,集中精力,編撰出72萬字的教材,出色地完成了任務。此書是改革開放以后,第一本全面準確反映國際公認的財務會計理論與實務的教材,一出版便受到用戶的高度評價。
除以上《中級財務會計》外,張為國教授近年還在我國會計與國際慣例接軌過程中,主編、參與主編了一系列其他專著、辭書、教材等,如《企業會計準則實用指南》、《新編會計學教程》、《中國會計改革實務全書》、《中級財務會計》(上海財經大學會計學系列教材)、《中級財務會計》、《經濟學大辭庫》等。為了完成這些研究成果,張為國教授廢寢忘食,放棄了無數高額報酬的講課、咨詢邀請,承擔了沉重的機會成本。
張為國的學術成果質量高, 富有學術價值和實踐指導意義, 因而多次獲各種獎勵。其中《世界范圍內的會計模式及其劃分》獲"1985年潘序倫中青年優秀企論文獎",《經濟體制改革引起的財務會計新問題》獲"1987年潘序倫中青年優秀會計論文獎"和上海市哲學社會科學學會聯合會"1986年至1987年度優秀學術成果獎",《當代西方會計研究中的主要流派》獲上海財經大學"1988年至1989年度優秀論文獎",《試論符合我國國情的基本會計原則》獲"1989年潘序倫中青年優秀會計論文獎",《試論會計基本平衡公式的改革》獲"l990年潘序倫中青年優秀會計論文獎"和"上海財經大學1989年至1990年度中青年優秀論文獎",《研究我國會計理論與會計準則,促進會計實踐》獲"1988年至1989年度上海財經大學優秀論文獎",《租賃會計》一書獲"1988至1989年度上海財經大學優秀著作獎",《會計目的與會計改革》一書獲"1990年至1991年度上海財經大學優秀著作獎",《中級財務會計》一書獲"1994年上海市發展汽車工業基金會優秀著作獎"。
出訪海外 推動國際會計學術交流
張為國博士十分重視國際學術交流。他曾赴澳大利亞進修實習,也曾多次代表學校去英國、荷蘭等國家參加業務談判,還曾多次去香港參加國際學術研究會,進行學術交流。他在各種國際學術研討會上宣讀了近十篇有較高質量的學術論文(絕大部分用英文撰寫)。其中《近年來中國有關會計準則的爭論》回顧了近年來我國在研究和制定會計準則方面所作的努力,概括了我國制定會計準則的必要性,深入分析了我國研究制定會計準則中所面臨的若干問題。我國著名會計學家葛家澍教授認為,作者對有關問題"都作了較深刻并有獨立見解的分析和建議……,這篇用英文寫成的學術論文是有水平的,它完全達到了年青會計教授所應要求的專業與外語水平。"《中國證券市場的建立及其對會計的影響》回顧了導致我國證券市場建立的金融改革歷程,概括了我國證券市場的發展現狀, 分析了這種發展對會計理論與實務的影響。葛家澍教授認為:"論文對培養我國的市場機制,推廣股份制,促進深化,企業改革有明顯的現實意義。全文的論述方式,術語的應用,已接近國外會計學者寫作會計論文的語言,這最難能可貴。"
最近, 張為國教授又與香港學者一起用英文完成一部專著《中國會計問題之探索》(Accounting Issues in China),該專著將由國際著名的商務管理出版公司普蘭蒂斯霍爾(Prentice-Hall)出版公司出版,并在全球發行。
嘔心瀝血 悉心育人
在教學方面,張為國教授總是銳意創新,勇挑重擔。1987年進修回國后,便主動提出開設"西方會計思想史"新課。主要分析評價西方主要國家會計思想的發展過程。此課充分掌握、正確評述了近代會計發展史上的關鍵人物、事件和文獻,內容豐富,脈絡清楚。他敢闖新路,自編自教,課程有深度與廣度,促進學生加深對會計學的理解,頗有助益。在教學方法上,也大膽創新。課前精選印發英文經典原著, 附以學習思考題,要求學員自學。授課采用講授與討論相結合的方式,生動活潑,引人入勝,一掃理論枯燥呆板之弊。聆聽張為國博士這一課程的主要是碩士研究生,也有部分博士研究生。上此課時,他僅僅是一位助教,但我國著名會計學家、上海財經大學會計學博士生導師婁爾行教授認為,此課已"達到了一般須由教授才能完成任務的水平"。
在擔任第一屆國際會計班班主任工作時,由于一些特殊原因而使一些課程一時無人上的情況下,他一人承擔起四門用英文講授的內容各不相同的課程,為把課講好,他花費了大量精力。除"西方會計思想史"外,張為國教授近年還先后為本科生、碩士生和博士生開設"中級財務會計"、"高級財務會計"、"會計思想史"、"會計理論"、"會計研究方法"、"傳統會計研究"、"當代會計研究" 等課程。他開的課程絕大多數采用外文原版教材,內容廣,難度大。但他總是認真備課,教學效果良好,獲得了學生的一致好評。他還率先開設教授講壇,向畢業班學生介紹會計改革動向。
張為國教授能用英語流利地講授專業課,舉辦專題講座,作學術報告等。所講的內容除會計與審計外,還涉及金融體制改革、證券市場發展、租賃業的發展、財稅體制和外匯體制改革等。聽眾來自美國、英國、荷蘭、法國、澳大利亞、日本、加拿大、德國、蒙古、越南、老撾、緬甸、塔吉克斯坦、烏茲別克斯坦、香港、臺灣等國家與地區。其中有大學教員、政府官員、大公司經理、注冊會計師等。張為國教授無論在國內還是出國講課,作報告,均能反映國際學術研究和我國改革開放的新動向,理論聯系實際,講解透徹,舉例生動, 獲得了各國聽眾的一致好評。
廢寢忘食 站在改革前列
張為國教授既是上海財經大學的教學科研骨干, 又是年輕的雙肩挑干部, 他具有強烈的改革意識和進取精神,對黨和人民的事業高度負責, 始終站在改革的前列。1991年他任會計學副主任,自1992年起主持工作,1994年校干部制度改革, 實行系主任聘任制。張為國教授能瞄準國際一流水平,滿懷辦好會計學系,為改革開放事業而奉獻的真摯感情,積極應聘,寫下了題為"齊心協力,把我系辦成國際一流的會計教學研究中心"的應聘報告,提出了會計學系今后十五年學科發展的目標以及在任期三年內的具體措施。報告分析了會計學系已取得的成績和所處的地位、存在的問題和面臨的挑戰,以及發展的目標和戰略,使在座的教職工很受鼓舞, 他的一片真情贏得了廣大教師的信任和支持,大家一致推薦他為系主任。
幾年來,為把會計學系建成國內一流,在國際上有一定影響的重點學科點, 進而成為國際一流的會計教學與研究中心,張為國教授廢寢忘食, 嘔心瀝血。1991年,他開始任系副主任不久,便針對我國改革開放的前景,在全國會計教學改革研討會上,提出了深化教學改革的初步設想。其中的基本觀點受到與會專家學者的高度重視。
1992年, 隨著我國改革開放在深度與廣度的進一步拓展, 尤其是隨著我國證券市場的蓬勃發展,會計理論、實務、制度均發生一系列深刻變革,這要求會計教育也相應做出變革,在這種形勢下,他及時抓住機遇,和系里的其他骨干教師一起,率先在全國提出深化會計教學改革的設想, 擬定了既切合我國實際, 又充分吸收國際會計理論、實務、教育發展最新成果的學科體系、課程體系、核心課程的教學大綱等,并領導全系教師打響了一場轟轟烈烈的教學改革戰役。
經過兩年的努力,該系已編撰出版六本全新的會計學教材。余下的幾本也將在近期完稿出版。這些教材在結構、內容、文字、裝幀等方面都提高到一個新的水平,受到全國各地專家學者的贊譽。該系提出的新的會計學科體系和核心課程教學大綱己普遍為全國各地高等院校所采用,成為全國會計教學改革的指南。該系在全國會計教學研究領域的領先地位也因此而愈加穩固。
面對已取得的成績, 張為國教授并不滿足, 提出了使上海財經大學會計學系在本世紀末成為亞洲一流會計教學研究中心, 在2010年成為國際一流會計教學研究中心的宏偉設想。針對本科生和研究生教育的現狀,他提出了一系列深化教學改革的設想。在本科層次上,走出了施行專業課和計算機有機結合,專業課雙語教育,會計與其他學科有機結合等改革設想。在碩士研究生層次上,率先在全國倡導大規模的教學改革,準備用三至五年時間, 使碩士生教學與國際水平基本持平的大膽設想。在科研方面,制定了三年科研發展規劃,爭取在科研方面有一個新的突破。
近年來,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深入發展,外商投資企業的不斷增加, 股份制試點范圍的進一步擴大, 國際經濟交往的快速拓展, 會計事業尤其是注冊會計師事業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視,培養一大批國際認可的高質量的注冊會計師已成為當務之急。根據這種市場需求,上海財經大學自1993年起先后與英國、加拿大等國的職業會計師組織達成協議,在上海財經大學設立培訓中心, 培養國際公認的注冊會計師。作為系領導,張為國博士對此項工作認真負責,在他的精心組織和積極努力下, 學員在數輪國際統一考試中取得了極其優異的成績, 受到各方面的普遍關注與高度評價。
無私奉獻 領導全系創一流
張為國教授是博士生導師, 專家學者, 但他更能以黨員干部的標準嚴格要求自己,牢記黨的理想、信念和宗旨, 為會計教育事業的發展辛勤耕耘,無私奉獻。1987年,他放棄了繼續留在澳大利亞學習的機會,按時回國。1991年,他放棄了國際大會計公司高薪聘用的機會。1994年,香港某大學以幾十萬港幣的年薪聘請他為客座教授,他覺得是祖國和人民培養了他,在國家還很困難的時候,學校和學生更需要他。他再次放棄了個人利益,婉言謝絕了高薪聘用,為穩定師資隊伍做出了表率。
張為國教授不僅自己安心教育工作, 而且利用他的外語優勢, 花費了大量的時間,在與國外或境外學者交流過程中, 積極爭取,創造條件, 讓系里更多的教師出國出境進行學術交流,開闊眼界,豐富知識, 以培養一支能肩負跨世紀教學研究重任的師資隊伍。
作為行政干部,張為國教授關心黨的工作,與黨總支一起,主動地開展"凝聚力工程"建設,共同造就人才輩出的工作環境。他尊重關心老教師,每逢節假日、 教師節,組織班子前去慰問,定期發放津貼,讓老同志共享改革的成果。他關心幫助青年教師,積極創造條件,讓教師參加進修 ,鼓勵青年教師參加國際認可的會計師資格考試。他不僅業務上關心,而且在生活上也給予熱情幫助。一次次青年教師主動找到他,向他訴說苦惱和矛盾,時間晚了,他就在家為他們準備床鋪, 留他們住宿,使這些教師深受感動。在同齡人中,他求大同,存小異,調動一切積極因素,做好工作。
鑒于他在各方面的突出表現,張為國教授在1988年獲霍英東教育基金會"高等院校優秀青年教師獎",在1991年獲"上海市高等院校優秀青年教師獎",在1995年獲"全國優秀教師"榮譽稱號。
在成績面前不停步, 張為國教授目標仍在教學和科研崗位上不斷求索, 他的未來必將更加輝煌。
(來源:《財會月刊》1996年第1期)
●研究方向:財務會計理論與實務
●論文題目:會計改革與會計目的
●代表作品:《會計改革與會計目的》、《租賃會計》、《中級財務會計》、《會計學概論》
●指導教授:婁爾行
作者: 2007/9/25 13:23:38
|